5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通过线上出席“亚洲的未来”年度会议时表示,不要过多地把数字人民币开发计划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在一起,而应更多注重零售项目和经常性项目效率的提升。
周小川认为,若中国国内零售领域的数字人民币技术更新能取得明显效果,对于跨境的小额经常性支付也会有好处,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作出一定贡献。“但是这还不是在储备货币的意义上,也不是在金融市场这种大额交易概念上的人民币国际化。”
4月18日,周小川就数字货币进行深入阐述时表示,目前市场上数字货币有两大主流:一类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营加密货币,更多被视为可投资的数字资产;一类是各国央行相继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承担着法定货币的职能。
周小川称,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市场在推进数字资产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数字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好处是什么。要确保对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在研究明白需要怎样的监管规则之前,会继续保持现在的举措和做法。
谈及区分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周小川认为对于比特币这类数字资产,并非现在要下结论,但是要提醒,要小心。在中国,金融创新的东西都要说清楚它对实体经济的好处。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两者的区别在于,央行的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起,承担着法定货币的职能;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更多是一种可投资的资产,并不能看作是由央行发行的有储值功能的货币。考虑到加密资产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能否更好承担投资功能还有待商榷,这也是各国关注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