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
您好,欢迎进入网站!
监督电话/新闻热线:010-53391931 1381144696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环境挑战 各国应注重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发表时间:2021-06-06     阅读次数:     字体:【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人民网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当前,地球生态与环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通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更好保护地球。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生态文明是推动国际气候治理的根本途径。国际气候治理不仅意味着各国分担减排任务,也包括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光伏、风能、电动车等,均已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接下来会加快进展。中国绿色发展的成就,为国际气候治理过程中分享绿色发展机遇提供了条件。”张永生介绍说。十年前,绿色机遇更多停留在愿景和可能,现在这种愿景正变成现实。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表示,地球生态正处于“临界点”,国际社会应共同付出艰苦的努力,使地球恢复健康,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此,生态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严刚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应从治理体系、资金、技术、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严刚指出,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气候领域多边进程,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全面实施,与各方加强沟通对话,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应当在绿色技术研发、低碳产业布局以及气候金融等领域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严刚建议,“要加强与各国政策对话和技术交流,推动与相关机构、政府间组织、国际行业组织等合作,鼓励引导国内外企业开展双边合作和交流培训等等。”

三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严刚表示,应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最终实现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助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上一篇:“孙中山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下一篇:深圳5.21疫情呈现这三个特点,病例均是管控的重点人群